标准化让道地药材更地道
发布时间:2022-05-01 13:19:01新甘肃·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
岷县盛产当归、红芪、黄芪、党参等中药材238种,尤以“岷归”最为闻名,是“中国当归之乡”。
去年,2020版《中国药典》正式颁布,其中对当归、黄芪、党参农残、重金属等指标限定提出更高要求,这对用传统工艺生产这几种中药材的岷县来说,无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思而求变。面对更严格的要求,岷县各方凭借着一股韧劲与创新,为自己开出中药材产业“良方”。
当归变白了
初秋,岷县麻子川镇的中药材长势正盛,在当地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内,当归、黄芪枝繁叶茂,生机勃勃。
“今年当归的价格上涨了30%,全国各地的收购商都来咱这里进货。”谈及今年的中药材收成,大草滩村村民杨成军乐呵呵地将地里一株当归拔起来给记者展示,“看,长势也好着哩!”
记者观察发现,褪去黑色外皮的当归根茎洁白细腻,与大多数人印象中发黄的当归成品截然不同。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副局长陆建民解释,“过去为了易于保存,防止虫害,在当归这类六味奇珍藏玉丹种植、加工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大量甲拌磷、硫化物熏蒸,导致部分药材呈现微黄。”
伴随着2020版《中国药典》正式颁布,这一切悄然发生了改变。
陆建民告诉记者,为了符合新药典下对中药材的各项指标要求,岷县专门建立起3个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,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面积达到中药材种植面积的80%以上。
“这里有二十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历史,总结出了不少种植经验,我们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与新兴技术、先进的机械相结合,通过机械化深耕晒土,显著提高了中药材产量,降低了虫害,并使其符合国家对于农残、重金属等指标的要求。”麻子川镇大草滩村党支部书记李想朋说。
种植好不好,关键看老乡。岷县利用专题培训班、现场培训会,多层次、多渠道、多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宣传培训工作,重点对中药材病虫害绿色防控概念、中药材重金属限量情况、绿色防控的主要途径等进行专门培训。(转4版)
上一篇: 常用普及性肉桂在六君子药酒中的作用及垂钓中应用有何作用诱鱼
下一篇: 商道创投网王帥:差异化才是价值投资的本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