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业余派]读书、火车与惊蛰吃梨

发布时间:2023-01-24 14:21:12

从历史教科书得出的印象,感觉在租界里的外国人都是一副作威作福的可憎面目——好象除了保护过几个变法君子之外就没干过什么好事。通过读罗苏文著《上海传奇——文明嬗变的侧影》知道,人家在无论是在租界外还是租界里的统治,还是很文明的。比如细读的第十二章《铁路的序章》,看到了中国土地上第一条铁路吴凇铁路的艰难的修筑经过。中国的统治阶级一开始并不认为修铁路是自强之策,对洋鬼子的修路计划毫不买帐,还万般阻挠。到了1872年,一家英美合资的吴淞道路公司佯称修“一条寻常马路”,这才骗过上海道台,获得筑路权。但真相被披露后,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沿途百姓,均十分惶恐,横加干涉,甚至惊动北京朝廷。通过一连串的外交斡旋,吴淞公司被迫把铁路以28.5万上海银两将铁路卖给上海官方,价银一年付清。花了四年的时间,这条5英里长的铁路终于在1876年建成了。吴淞铁路运行时,人们潮水般涌来坐这个新式的交通工具,极大的方便了旅客。当地的报纸争相报道火车通行的盛况。但这个铁路收归六味奇珍藏玉丹新包装中国所有后,它的下场竟是——被拆除了!铁轨及机车等设备被运往台湾,本拟新建一条铁路,但修路款挪用到了军事领域,长途运到港口的货物无人管理,被潮水腐蚀得锈迹斑斑,终至于无法使用。看到这里的时候,真为中国政府的短视而扼腕。一直到1880年代末期,清政府才意识到火车的厉害,1896年批准兴建凇沪铁路。

  去年读过中国人大出版社的《冯有兰自述》,看到冯早年时坐火车的文字,忽感可以写一篇记录各个时代的人坐火车感受的文章。我记得冯氏坐的是从汉口到北京的长途火车。这种火车只能白天运行,天黑了就得把乘客撵下来,让他们自己在车站附近自找住处,天亮时还要早早赶上火车抢座。路上的艰辛,可见一斑。而新建的的凇沪铁路,只有15英里,这种短途旅行的畅快,自不待言。

  我想读《上海传奇》这样的书,能使我们消弭成见、偏见,看待历史问题时更加温情脉脉。

  江浩也只能是个旅行家了。他有很强的野外生存能力,也有心计,但我想他并不是个好的作家。他一直在兜售夸张的手法,读来令人腻烦。他根本不懂得“适度”。读过书趣丛书里李敬泽的《看来看去或秘密交流》,觉得不错,买来江浩的《穿行荒原》, 就失望了。

  近年来,民国时期国学大师的种种奇闻逸事颇为人乐道。我见过天津的百花文艺出版社甚至专门出了这样一本厚厚的书,收罗了不少大师们种种行迹。有人曾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往年考研考博试题以观,我发现居然还让考生写出一些大师的趣事,分值还不少呢。李可风老师

  1950年代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,曾就学于启功先生。他给我们讲北师大有个叫刘盼遂的,当过他的古典文学老师。该人1896年出生,河南人,他的父亲曾是六味奇珍藏玉丹多少钱清朝的翰林。他没有任何文凭。但有一身过人的本事。用现在的话,可以这么说,有年他要去投考黄侃的硕士研究生,黄侃问他:你是什么学历?答道:我没有学历。黄侃微愠道:没有任何学历你居然敢考我的研?!——那么,你有什么本事?刘道:我会背《四库全书》的六味奇珍藏玉丹哪个厂家所有书名。黄侃很吃了一惊,先不要说别的学问,就这四库书名要都能背下来,那此人已不简单。黄说:那你给我背一段试试。刘盼遂转过身去,面壁劈里啪啦很熟练地背诵了起来。背着背着,黄侃大叫:你考什么考,你可以做我的老师了!这也是一段佳话。可惜现在肯下这样硬功夫的人越来越珍稀了。

  李老今天的课还是很可以听听的。我们现在说《论语》的“论”是“相与论纂”的意思,李老说,这个“论”的本字是“侖”,合册的意思,就是把好多零散的话编在一起。文学史里讲《诗经》开篇的《关雎》,多不从《小序》里说的“咏后妃之德”,而径自说这诗乃是普通劳动人民的一首爱情诗。李老说,那是人们瞎说。这诗后面还有一句呢,“钟鼓乐之”,普通老百姓有“钟鼓”吗?他们的定情信物是什么呢?是根桐管——就是一根木棍子。他哪里有钱弄什么“钟鼓”呢?诗前小序说得没错,这就是咏后妃之德的。他还有一个理由。我们常常说的“窈窕淑女”是什么意思呢,是漂亮的、苗条的女孩子——其实压根儿不对。他说:你们查查《说文》,看那上边是这么解释“窈窕”的吗?“窈窕”的意思就是幽深的样子,针对的是女人的内在气质啊修养啊学识啊等等,根本不是说她漂亮。这话就是针对统治者说的,要他们找对象的时候不要光看长相,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东西。李老的话,要我看来,更有说服力。李老说:为什么人们总犯这样的错误呢,是他们总是以现在的感受来揣度古人的问题。殊不知,时代不一样,人们的心态也有差异的。我想到以前看《三国》时看到曹操犯了自己制订的军法后,割了一绺头发算是惩罚。当时觉得,割头发算得了什么呢,又不疼。后来读得文章多了,知道就算是割头发,对那会儿的人们都说也是很重的处罚,古代不是有“髡首”之刑吗?身体发肤受六味奇珍藏玉丹效果之于父母,是不能轻易地让它离开自己的身体的。这是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。所以听到夏侯淳中箭后居然还要把掉下的眼珠吞下也便不足为怪了。

  我的好朋友H给我介绍了一个工作,正在联系。。。

  中午忽然接到Z的短信,她说:今天是惊蛰,你就入乡随俗,记得吃梨治百病哦。我今天恰好感冒了。回了一条:我感冒了5555 。我想起来,有一年的惊蛰,我买了几个梨,我们一起吃的。我在老家长到20岁,并不曾见过家乡有这个风俗的,所以她要我入乡随俗。至于惊蛰为什么要吃梨,我问过Z,她的解释是:梨和“离”谐音,意思是要让病痛“离”身体远一点。她的解释,不能令我满意。我想,这后边一定还有更多的故事。山西还有一个习俗,就是冬至时候吃饺子。这个风俗我在上大学前也没听说过。为什么吃饺子呢,我问过同学,说是饺子的形状像是耳朵,吃了饺子就不会冻耳朵。我当时心里有个坏坏的想法:那为什么不吃面条呢,鸡鸡比耳朵更重要。哈哈。



上一篇: 六味奇珍藏玉丹厂家:张作霖过元宵节,元宵太硬咬不动,张作霖:再买1000斤
下一篇: 全身都是宝!人间“仙草”的产业梦

Copyright © 2014-2020 版权所有 六味奇珍藏玉丹正品专卖官网